随着高更的绘画风格不断发展,他开始不满足于布列塔尼的农民或阿尔勒的风光,想去寻找更为偏远的题材,想要描绘出一种未经文明沾染的纯粹图景。1889年巴黎举办世界博览会,地点就在新建成的艾菲尔铁塔旁的战神广场。在殖民主题区,高更看到了一座塔希提村庄的复制展厅,也让他对其他展览,如柬埔寨吴哥窟的复制品、爪哇村庄的舞蹈表演[510]深感好奇。
两年后,他动身前往南太平洋寻找人间天堂。临行前,诗人斯特凡·马拉美为他设宴饯行,并朗诵了自己翻译的美国作家埃德加·爱伦·坡的诗歌《乌鸦》(The Raven)。诗中失恋的男人正在黯然神伤,“威严庄重的乌鸦”来到他门前,登堂入室,栖在“房门上方的半身像上”。在每一行哀婉诗句的末尾,乌鸦都会叫嚷:“永不复焉!”
“永不复焉”——想必高更前后两次奔赴波利尼西亚海岛时,口中念叨着的也总是这个词,他最终也死于第二次海岛之行。1891年夏天,高更抵达法属殖民地塔希提的时候就开始作画,起初依然延续《布道后的幻象》中扁平化的彩色画面(为了筹措旅费,高更在出发前举办拍卖会,将这幅画高价卖出),但作品中也充满了“野性十足”的海岛风光与塔希提风情[511]。可惜这并不是他想要寻找的天堂。与许多波利尼西亚海岛文化一样,塔希提的文化也正处于严重衰落期,主要原因是欧洲对当地的压榨剥削并带来各种疾病,此外基督教传道活动也给传统宗教以毁灭性的打击。他在《诺阿·诺阿》(Noa Noa)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第一次波利尼西亚之行的见闻,提到岛上的人们时常沉浸在一种“苦乐交织”的忧郁情愫之中,这也体现在他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上[512]。他后来还画过自己的塔希提妻子帕胡拉(Pahura)。她全身赤裸、神色忧伤地躺在床上——身后是爱伦·坡的那只乌鸦,看起来算不上“威严庄重”,反而十分滑稽,不过与旁边题写的画作标题十分相称:“永不复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