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的巴菲特只是个普通的股票经纪人,个人积蓄一般,收入也很不稳定,这种念头就像襁褓中的婴儿就想将来当总统一样可笑。但正是这样的人生目标,促使他在以后的投资道路上理性投资、价值投资、长期投资,并且用它来鼓舞并引导其他合伙人,这才是其他投资者所缺乏的。果然在37年后的1993年,他首次登上了全球首富宝座。
2006年,76岁的巴菲特把个人资产的85%即375亿美元回报给社会,因为在他看来,这数百亿美元的财富仅仅是一种符号。有人对此大为不解:老巴究竟从中图个啥呢?其实道理很简单,那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生,以及成功的喜悦和快乐,还有自身实力的展示。
“没有投资的人生是平淡的”,这一论点同样适用于芸芸众生。
20世纪80年代初,我有一位家住市中心的朋友,家里有间小门面租给别人做生意,当时就有几十万元储蓄,他也因此被公认为该单位的“首富”。后来店面拆迁,他分到一套住宅,没门面出租了,就把钱一直存在银行里拿利息。现在30年过去了,他在这些老同事中也从“首富”变成了“首穷”——随着企业破产,同事们纷纷出去投资、创业,家底越来越厚,有几位现在资产已经上千万;只有他死守着这些银行存折拿固定利息,至今只有同事们的一个零头,依然只是百万富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