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中山说过一句名言:“天下大势,浩浩荡荡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。”即使是孙中山这样的旷世之才,也要顺着天下大势的方向做事,不能由着个人的性子,也许智者与庸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出社会的发展趋势,并抓住机遇,顺势而为吧。
三国时期,蜀弱魏强。一般的道理是强者吞并弱者。魏国的君臣大多是人中豪杰,又有地广人多的地利和人和,有机会就可灭掉蜀国。蜀国虽然有孔明、刘备,但人才储备远逊于魏国,再加上地小人少,根本无法与魏抗衡。
孔明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在前,姜维为了完成孔明的志向在后,都一心伐魏,明知做不成的事,却凭着自己的才华,硬着头皮去做,结果只能是无功而返。
孔明六出祁山,每次都劳师动众,但收效甚微。到了姜维主持军事时,蜀国更加弱小,但他为了告慰孔明的在天之灵,多次率领小部队进攻魏国,都没有什么成效。
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,战略军事家,蜀汉丞相,谥曰“忠武侯”。到了费祎执政时,姜维三番五次要大举进攻,都被费祎拒绝。到黄皓执政时,姜维可以独立主持军事了。他率大军多次进攻魏国。结果没灭了人家,反而让魏国灭了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