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旌旗踏破万里程,满芒映燃华褪容
战局已明,官军队伍是从各地军中抽调过来的,纪律涣散,训练不足,加上军饷紧张,随时有断供可能,朝廷心虚不已,也不管前线准备如何,只一味地催促杨镐尽快发兵。在仓促之中,万历四十七年(公元1619年)二月二十九,明军主力便慌然出战,明军比计划的出战时间还要提早了半月,几路将领对指挥官杨镐的安排都颇有怨言,但是杨镐并未在意。作为一名“光明坦荡”的天朝征伐代表,杨镐充分发挥了高风亮节的君子作风,在发兵之前给努尔哈赤送去了一封文采斐然、气势如虹的战书以示通知。努尔哈赤远没有那么通晓文墨,他也不在乎别人认为他作风如何,只看到杨镐将发兵的消息知会与他,机不可失,给后金军提前防御创造了条件。与杨镐相反,努尔哈赤看到了多路分兵的弊端,所以打算采取集中力量、逐个攻破的策略,首先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明军的主力部队上。
明朝的主力部队由杜松带领。三月初,杜松率领着中路军一路赶到了二道关附近的萨尔浒,中路军力量最强,也最自信,一心想着多多歼敌,在萨尔浒山东边有一条河叫苏子河,而苏子河对面是界凡山,山后便是一马平川,易攻难守,战略地位可见,杜松听说界凡山上就是女真的一支小队伍,在修筑防御工事。见到敌人中路军很是兴奋,杜松很快决定,要轻袭这支女真工兵,然后把界凡山攻下来当营点,如果奇袭成功,攻破努尔哈赤的老窝赫图阿拉就轻而易举了。于是,这名勇敢的将领带着两万人过了苏子河准备攻山,剩下的士兵则驻扎在萨尔浒随时等待调遣,支援先锋队伍。